Page 6 - 20170304
P. 6

讀者 迴響                     rea d ers        發自內心的回饋,是最美的鼓勵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m ourfr

      vincent@campus.org.tw                《照顧父母,也照顧自己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意識地經營你的「照顧者生活型態」

《凝視生命:奇士勞斯基《十誡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宛霖(台北市)
 的神學美學》

在自己與他人的故事中遇見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
       楊恩加(桃園.中壢)

\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談這本書並不容易,因為一想起來,就夾雜了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的事件與感受。
奇士勞斯基說: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」           疾病切斷了我母親的正常生活,而我開始照顧她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後,也一起捲入疾病舞動的軌道中。我們所想像的正常
我們該怎麼了解十誡,那屬於猶太人與他們所敬畏、不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,指的是母親病情好轉而生活穩定下來的那一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然而這本書,卻完全提供了另一個視角:照顧者仍應以
敢直呼其名的神之間的律法?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己的生活為重心,在新來臨的照顧他人任務中,有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識地調整成一種「照顧者的生活型態」。照顧者的重心
   曾慶豹老師的這本書,介紹了波蘭名導演奇士勞斯                     太容易傾倒往被照顧者的身上,內心又與自己的愧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、自責與失控感打架。將視角轉移到照顧者的身上,
基,拍攝同住一棟水泥大廈的住戶們的故事。點出了導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這本書可貴之處。

演所理解的十誡更深層意義,以及人們就算不信神,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自己走在照顧者的路上,深深感到經驗的缺乏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處境的困難。母親的病理問題,有醫療體系得以處理;
活也無法離開十誡的事實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我們打結之處常常是生活和關係的問題。當母親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怕與自己的疾病相處,不要妳出門時怎麼辦?當她晚上
   書中令我有所感觸的,是曾老師點出了名導在電影                     睡不著覺,跑到妳的房間把妳嚇醒時要怎麼處理?疾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問題好像抓住了我跟她的目光和情緒,隨時要擔心病
中帶有令人感動和希望的元素:小孩。片中的小孩都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情的惡化。甚至當最後被照顧者死亡,一同作戰的照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者只能被任務失敗感淹沒嗎?而這段照顧的日子,也只
無辜的,而人性的軟弱和偉大都在小孩的意象中被表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算為正常生活之外一段痛心疾首的時間嗎?

出來。當我們社會的條件氛圍對小孩不再友善,不太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開宗明義地說: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」(p.5)
許他們追求夢想時,我們仍可以說社會在「進步」嗎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讓我有種認清真相感,照顧者的功能並不在去除痛
   而較為深刻的故事,則是第二誡的 < 決定 >。懷了                  苦。生命老化是一個人生命旅途必經的過程;父母的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,是屬於他們活在世上需要經歷的最後一個階段。
別人小孩但丈夫處於昏迷中的女音樂家,急於想要老醫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
生給予丈夫是否會甦醒的答案,來替自己逃避生命中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」(p.9)作者讓時間回歸,鼓勵我
熬的責任。「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」背後的邏輯即是自                      們在經歷與體會這一切之後,成為一個更真實的人。

我中心。

   我們之所以對故事著迷,尤其是那些流露出人性

軟弱悲哀的故事,是因為如此才易卸下自己的武裝和驕

傲,嘆息被罪所污染的美好,以及渴望被救贖的可能。

耶穌說:「

   」小孩其實也有欲望,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。願那

為我們捨己的耶穌常常激勵我們,使生命中那些與十誡

息息相關的故事,都因祂的同在而找到了盼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1   2   3   4 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