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 - 11-12月書饗|故事之後的故事/ 主題新書:雷靜如《快樂聊天教養法》、羅維《攪亂天下的福音》、歐唐納文《萬國的渴望》、帕爾克《熱血忘我的宗教改革者:加爾文傳》
P. 14
閱讀 食堂 慢慢咀嚼,才能嚐出好滋味
n
e
e
R a n t
a d e r ' s c
e
ԴࢯБෂ࿁ମ
݊щॆٙʔᄱ࢙k
羅維/《攪亂天下的福音》作者
於神啟示的社群體現涉及了文化崩解的可能性,使 ਿຖሞਿjˀ࿁উࠗٙ܁ᜌ፨
由 徒行傳那種「儘管他們不知道,仍是有益於他們 這問題是有直接答案的:不會的。使徒行傳的敘
的」的宣稱是令人驚詫,甚至惹人反感的。聽在現代人 事邏輯完全指往另一個方向。與很多現代的政治理論
的耳中,它可能會敲響勝利主義(triumphalism)、帝國主 觀點相反,使徒行傳認為不存在任何「自我奠基」(self-
義等等的警鐘。 grounded)的社群;反之它對人類共同生活的願景,如本
從歷史的角度來看,人們可能會理所當然地想,怎 書所力求證明的,是完全植根於一切之主的身分之上。
麼可能會(有脅迫思想)呢?在路加的時代,基督徒是羅 只要基督教社群的形成是這身分的文化展現,使徒
馬帝國汪洋大海中一個微小且時常遭受任意迫害的少數群 行傳的政治願景是不能與普世之主的一生割裂開來的。至
體,他們完全缺乏進行大規模脅迫所必需的權力機制。因 於路加對教會作為「基督的身體」這個保羅的概念有否所
此,人們可能會合理地認為他們的想像力是有限的;因為 知,是有爭議餘地的,但使徒行傳把基督教宣教使命的生
他們根本不可能對非基督徒使用武力,所以他們也無法想 活,敘述為體現耶穌自己一生的模式則一點爭議也沒有。
像自己擁有脅迫他人的權力。按照這個解讀,使徒行傳之 簡而言之,按照使徒行傳,神的使命(missio Dei)是有基
所以缺乏脅迫思想,主要是因為缺乏了進行脅迫的社會與 督論作為基準的。
物資前提。 因此,使徒行傳的敘事邏輯不能被解讀為會導向對
但這樣的解釋未免太容易,起碼是太倉促了。毫無疑 「宗教他者」的脅迫;事實上,它必須可見為反對一切與
問,套句常見的矛盾說法,早期基督徒並沒有強逼異教徒 耶穌自身主權本質相矛盾的舉動。在這亮光之下,使徒行
歸信的物力資源;但歷史現實卻不一定排除某種聖經邏輯 傳的經文驅使我們把後來教會歷史中強制性措施的發展,
的可能,一旦權力易手,局面扭轉,普世宣教使命中或會 解讀為根本性而悲劇性地偏離了聖經見證的基準,教會轉
有一種聖經論述,作為強逼人歸信的根據。 背離棄了基督教宣教使命的奠基性敘述。
而且事實上,教會歷史和其他的歷史一樣,也充滿 (摘自本書第四章〈使徒行傳對異教是否真的不寬容?〉)
了受迫害者變成迫害者的例子。因此我們依循使徒行傳路
線所思考的,必須是其普世性真理宣稱的倫理邏輯,而不
12月中
只是早期基督徒缺乏實力強逼人歸信而已。我們必須提出 出版
《攪亂天下的福音:
的問題是,在使徒行傳的邏輯中,將「文化崩解」敘述為
看使徒行傳如何擾動希羅世界》
「臨到異教世界之善的實現過程」,最終是否會導向「為了
World Upside Down: Reading Acts in the
他人好」而強制製造基督徒的結果? 暫定 Graeco-Roman Age
封面
羅維(C. Kavin Rowe)/里程碑/496頁
14

